






GL 系列冷卻器
GLC 型冷卻器
GLL 型立式冷卻器
GLL 型臥式冷卻器
GLQ型汽輪機配套冷卻器
SGLL型雙聯臥式油冷卻器
LQ 系列冷卻器
2LQFW 型冷卻器
2LQFL 型冷卻器
2LQF6W 型冷卻器
2LQF1W系列冷卻器
2LQGW 型冷卻器
4LQF3W 型冷卻器
2LQF1L 型冷卻器
LC 系列冷卻器
SL旋流式冷卻器
LQG系列船用冷卻器
高效翅片冷卻器
海水/船用冷卻器
您現在的位置:新聞中心
冷卻器是一種高效的熱交換設備,其內部流體的流動方式與其結構設計密切相關。以下從結構基礎、流體流動形式、流動特點及影響因素等方面詳細解析:
一、結構基礎:板片與流道
冷卻器由一系列波紋板片疊加而成,板片之間通過密封墊片形成狹窄的流體流道。
板片設計:表面有波紋(如人字形、水平平直波紋等),增加流體湍流程度,強化傳熱。
流道分布:冷、熱流體分別流經相鄰的兩個流道,通過板片進行熱量交換。
二、流體流動形式
根據冷熱流體的相對流動方向,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:
1. 逆流流動
特點:冷、熱流體在流道中沿相反方向流動(如一側從左上流入、右下流出,另一側從右下流入、左上流出)。
優勢:傳熱溫差大,平均傳熱系數高,熱回收效率最佳。
應用:多數工業場景(如制冷、化工、暖通)的首選流動形式。
2. 順流流動
特點:冷、熱流體沿相同方向流動(如均從左上流入、右下流出)。
優勢:初始階段傳熱速率快,但末端溫差較小,總傳熱量低于逆流。
應用:對出口溫度控制要求高的場景(如某些食品加工工藝)。
3. 錯流流動
特點:冷、熱流體流動方向垂直交叉(如一側水平流動,另一側垂直流動)。
優勢:流動阻力較小,適合高粘度或含顆粒的流體。
應用:特殊工況(如部分造紙、制藥行業)。
三、流動特點:湍流與傳熱強化
湍流主導
波紋板片使流體在流道中形成強烈湍流,破壞邊界層,減少熱阻,提升傳熱效率。
湍流程度與波紋角度、間距相關:角度越大,湍流越強,但流動阻力也越大。
交替流動與混合
相鄰流道的流體通過板片分隔,但波紋結構使流體在流道內產生橫向混合,進一步增強熱交換。
低流速高效傳熱
即使在較低流速下(如 0.3~0.5 m/s),湍流仍能保證較高的傳熱系數(可達管殼式換熱器的 2~4 倍)。
四、冷卻器流動路徑與流道分配
單流程與多流程
單流程:冷、熱流體均只流經一組并聯流道,適用于流量大、溫差小的場景。
多流程:流體依次流經多組串聯流道(如先流經左側流道,再轉向右側流道),可增加流程長度,提升溫差,適用于小流量、大溫差需求。
分流與合流
流體進入換熱器后,通過分配器均勻分流至各并聯流道,確保流量均勻分布,避免 “偏流” 導致傳熱效率下降。
五、影響流動的關鍵因素
流體物性
粘度、密度、導熱系數等影響流動阻力和傳熱性能。例如,高粘度流體需降低流速以減少壓降。
操作參數
流速:流速增加,湍流增強,但壓降也增大,需平衡傳熱與能耗。
壓降限制:工業設計中通常限制壓降在 0.1~0.5 bar,避免動力消耗過高。
板片結構參數
波紋深度、角度、間距決定流道截面積和湍流強度。例如,人字形波紋板在夾角為 60° 時傳熱效率最高,但阻力也最大。
六、典型應用場景
制冷行業:冷水機組中采用逆流流動,實現制冷劑與水的高效換熱。
化工行業:錯流或多流程設計用于處理高粘度介質或需要精確控溫的反應體系。
暖通空調:順流或逆流用于供暖水與二次水的熱交換,滿足不同溫差需求。
總結
冷卻器通過波紋板片的特殊結構和靈活的流道設計,使冷、熱流體以逆流、順流或錯流形式流動,形成強烈湍流,實現高效傳熱。其流動特性兼具高傳熱效率與低流動阻力的平衡,廣泛應用于需要緊湊換熱的工業領域。實際應用中需根據流體性質、工況需求選擇合適的流動形式與板片結構,以優化傳熱性能和系統能耗。
更多詳情請咨詢:http://www.yhtongyand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