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


GL 系列冷卻器
GLC 型冷卻器
GLL 型立式冷卻器
GLL 型臥式冷卻器
GLQ型汽輪機配套冷卻器
SGLL型雙聯臥式油冷卻器
LQ 系列冷卻器
2LQFW 型冷卻器
2LQFL 型冷卻器
2LQF6W 型冷卻器
2LQF1W系列冷卻器
2LQGW 型冷卻器
4LQF3W 型冷卻器
2LQF1L 型冷卻器
LC 系列冷卻器
SL旋流式冷卻器
LQG系列船用冷卻器
高效翅片冷卻器
海水/船用冷卻器
您現在的位置:新聞中心
在冷卻器中,補水泵和循環泵的選型差異主要由其工作特性、系統需求及泵的結構特點決定。以下從多個維度解析為何補水泵通常采用多級泵,而循環泵多使用單級泵:
一、揚程需求差異:多級泵更適配高壓補壓場景
1. 補水泵的高揚程需求
工作目的:補水泵需將外部水源(如水箱、市政管網)的水補充至冷卻器的閉式循環系統中,而系統內通常維持較高壓力(如 0.6-1.6MPa)。為克服系統壓力差,補水泵需具備較高的揚程(通常 50-150 米水柱)。
多級泵的優勢:通過多個葉輪逐級增壓(每個葉輪貢獻部分揚程),可輕松實現高揚程(如多級離心泵揚程可達 200 米以上),且壓力輸出穩定,適合將水 “打入” 高壓系統。
2. 循環泵的低揚程需求
工作目的:循環泵的作用是推動系統內的水循環流動,主要克服管道阻力、換熱器阻力等局部阻力(通?傋枇p失為 10-50 米水柱)。
單級泵的適配性:單級泵(如單級離心泵)的揚程通常在 10-100 米范圍內,足以滿足循環系統的阻力需求,且結構簡單、成本低。
二、流量特性:循環泵需大流量,單級泵效率更優
1. 循環泵的大流量需求
冷卻器需維持足夠的水流量以保證換熱效率(如供暖系統中,流量不足會導致供熱效果差),因此循環泵通常需處理大流量(如 50-500m³/h)。
單級泵的效率優勢:單級泵的葉輪直徑大、流道寬,在大流量工況下效率更高(可達 70%-85%),且流量調節范圍廣,適合連續大流量運行。
2. 補水泵的小流量特性
補水泵僅需補充系統泄漏的水量(通常為循環流量的 1%-5%),流量較。ㄈ 5-20m³/h)。
多級泵的流量適配性:多級泵的流量雖通常小于單級泵,但小流量工況下仍能保持穩定壓力輸出,滿足補水需求。
三、系統壓力與結構適應性
1. 補水泵:應對高壓系統的結構優勢
多級泵的耐壓設計:多級泵的泵體和葉輪采用分段式結構,可承受更高的系統壓力(如 1.6MPa 以上),避免高壓下的泄漏或損壞。
示例場景:當冷卻器連接蒸汽鍋爐時,系統壓力可達 1.0MPa 以上,補水泵需將水從常壓補入高壓系統,多級泵的多級增壓結構是必然選擇。
2. 循環泵:低壓系統下的簡單結構優勢
冷卻器單級泵的結構簡潔性:單級泵僅有一個葉輪和泵殼,零件少、維護方便(如更換葉輪、機械密封更便捷),適合長期連續運行(如 24 小時不間斷循環)。
成本與可靠性:單級泵制造成本低,且因結構簡單,故障率遠低于多級泵,符合循環泵高可靠性的需求。
四、能耗與運行模式差異
1. 補水泵:間歇性運行下的能耗平衡
補水泵通常為 “間歇性啟動”(如系統壓力低于設定值時啟動,達壓后停止),雖多級泵功率較高,但運行時間短,整體能耗可控。
高壓場景的必要性:若采用單級泵,為達到高揚程需增大葉輪直徑或轉速,可能導致效率下降、噪音增加,反而不如多級泵經濟。
2. 循環泵:連續運行下的效率優先
循環泵需 24 小時連續運行,能耗占系統總能耗的比例高(約 30%-50%),單級泵在大流量、低揚程工況下的效率(如 80%)顯著高于多級泵(同流量下多級泵效率可能僅 60%-70%),長期運行更節能。
五、典型案例與行業實踐
補水泵選型示例:某小區換熱站系統壓力為 0.8MPa,補水泵需將水從常壓補入系統,選用多級離心泵(如 CDL 型),揚程 100 米,流量 10m³/h,滿足補壓需求。
循環泵選型示例:某商業建筑冷卻器循環流量為 200m³/h,系統阻力損失 30 米水柱,選用單級離心泵(如 IS 型),揚程 32 米,流量 200m³/h,效率達 82%。
總結:選型邏輯的核心差異
對比維度 補水泵(多級泵) 循環泵(單級泵)
核心需求 高揚程(克服系統壓力差) 大流量、低揚程(克服管道阻力)
流量范圍 小流量(5-20m³/h) 大流量(50-500m³/h)
系統壓力 高壓(0.6-1.6MPa) 中低壓(≤0.6MPa)
運行模式 間歇性啟動 連續運行
結構優勢 多級增壓,耐壓性強 結構簡單,維護方便,大流量效率高
結論:補水泵選多級泵是為了滿足高壓補壓的揚程需求,而循環泵選單級泵是為了在大流量工況下兼顧效率、成本與可靠性。這種選型方式是冷卻器工況特性與泵類技術特點匹配的最優解。
更多詳情請咨詢:http://www.yhtongyandan.com